本网讯 徐永康 “Good morning, everyone, my name is Shi Qunfeng. I'm from Gangqu Sub-bureau of Jiax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 I've been engaged in forensic science work for 18 years(大家早上好,我叫施群峰,来自中国浙江,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我从事刑侦科学工作已经18年了).”
10月15日上午,第13届亚洲法庭科学学会指纹工作组学术研讨会在网络上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来自嘉兴港区分局的施群峰作为12名发言嘉宾之一,在会上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刑侦痕迹鉴定领域内总结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学术成果,并与来自中国、美国、泰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刑侦工作者进行了交流探讨。发言嘉宾中,有华人神探李昌钰博士的弟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世权博士等业内权威专家。
亚洲法庭科学学会2008年成立,旨在促进亚洲各国法庭科学实验室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各成员单位提供技术指导, 加强亚洲地区同世界各重要法庭科学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施群峰此次亮相国际舞台,展现出的专业、自信和沉稳,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是谁又知道,这名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专家组”成员,在参加公安工作伊始,却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
2003年,施群峰职高毕业后,正巧看到公安在招聘辅警,就去报了名,几轮考试下来还真被录取了。当时他的亲戚朋友都犯嘀咕:“你一个学会计的去干公安,行不行啊?”施群峰心里也没底,但他总是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广播剧《刑警803》,梦想着像剧里的主人公沈队长一样惩奸除恶、匡扶正义。
踏上工作岗位后,他被分到刑侦条线。记得第一次跟着师傅出警,他在现场有点兴奋,又有点忐忑,看到痕迹就提取,沾沾自喜以为提取到了有价值的物证。可回到单位仔细一看,才发现提取的痕迹都没有用。“你该看的地方不看,该想的地方不想,把关键部位都漏掉了,你这样取证不就等于把犯人放跑了吗?你再看看我提取的……”师傅劈头盖脸的批评让初出茅庐的施群峰脑袋嗡嗡的,脸上火辣辣地发烫,回家后觉都睡不着。那个时候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这份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
3个月后,施群峰被派往嘉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参加大会战工作,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他还历历在目。整整四个月,每天进行指纹比对,从几十个、几百个、一直看了成千上万个指纹......施群峰很好学,那次与全国顶级专家的交流,为施群峰打开了认识痕迹鉴定这门科学的大门,会战回来后,他对指纹比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没过多久,辖区内接连发生了攀爬入室盗窃案件,十几户居民家中被盗。局里为了抓紧破案,安排施群峰24小时人工查档。当时正值酷暑,他把凉席铺在办公室,三天三夜,靠着人工比对,终于成功比中1名犯罪嫌疑人,后来抓获了6名同案犯。“老百姓终于可以睡上安稳觉了。”就在那一天,施群峰开始明白破案就是他人生的价值。
之后他边学理论边跟着师傅出现场,从一问三不知的“菜鸟”逐渐成熟起来。积累的道路是漫长的,也是枯燥的。一枚小小的指纹通常只有1平方厘米大小,即便在电脑上放大也只有巴掌大,但在这些密密麻麻几十圈的纹线里,却隐藏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往往也成为破案的关键。施群峰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过人的天赋,靠的就是勤奋与钻研。他每天要看上百枚指纹,工作中也时时留意各种痕迹,甚至在刷牙、开门、喝水的时候,他都会特别留意镜子上、门把手上、杯子上各种痕迹的特征。
“别人说我是专家,其实我应该算是‘钻家’。”随着对痕迹研究的深入,施群峰不断汲取经验,提炼技战法,摸索出了很多“门道”。目前他已陆续发表了《论提升指纹人工检验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发挥信息化警务主导下的传统刑事技术的优势》《内盗案件中现场痕迹分析的重要性》等10余篇论文。今年,施群峰撰写的《指纹图像处理在指纹系统算法中的实践创新》被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收录,10月15日上午,在第13届亚洲法庭科学学会指纹工作组学术研讨会上,他面向全球刑侦专家,介绍了自己在这篇论文中的创新工作法。
“后生可畏,施群峰最可贵的品质是能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痕迹比对技术,同时,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公安队伍需要更多这样的年轻人。”上海刑侦总队资深专家刘志雄对这位时常跟自己探讨学术问题的后辈赞誉有加。
2020年,施群峰代表浙江公安入选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专家组”,他也是全国205名专家中唯一的辅警。在会战中,施群峰向12年前发生在丽水的一起恶性入室抢劫杀人案发起了挑战。案卷里只有当年在现场提取到的一点残缺血印,“只有一部分,是在锁上提取到的。”施群峰对这类痕迹很有研究,“门锁上的痕迹变形概率高,要经过图像处理,才能达到比对要求。”为了处理这个痕迹,他花了半天多的时间。令他兴奋的是,通过自己独创的处理方法,他成功捕捉到了残缺痕迹中的关键信息。“中了,中了!”经过整整12个小时的努力,施群峰兴奋地喊出了声。现场其他专家都记住了他。
仅2020年,施群峰通过比对痕迹物证,成功侦破了10起命案积案,17名命案积案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去年公安部向社会通报了8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新破获命案积案典型案例,其中的2起就是由施群峰比中的。
光阴似箭,18年醉心钻研,曾经初出茅庐的会计,蜕变成了公安部刑侦专家。18年脚踏实地,他从小镇派出所走向了世界舞台。
天道酬勤,在不断取得荣誉的同时,施群峰也由一名普通辅警成长为正式事业编制的警务人员,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还为他成立了“施群峰痕迹工作室”。他深感肩头的担子更重了,心中的信念也更强了:“刑侦技术的发展没有止境,只有通过不断地相互学习和交流,才能促进刑事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力地打击犯罪,震慑犯罪,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宁,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
记者:李继升
责编:陈玮
制作:微小航
审核:葛隽
Copyright © 2025 | 新时代法制新闻网 主办 | 主管单位: 国务院中国边贸联合会 京ICP备202103272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官网转载,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15号 | 授权运营:北京中进富通科技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银象网络 | 站点统计